— 華語文師資增能培訓 —

發展特色背景

華人文化在世界各地具有高度的跨界影響力,因此吸引許多外國人透過學習華語來認識華人文化。

教育部自102年起推動「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為國內華語文研習機構之教學品質奠定優質基礎,將華語師資輸出與來台學習華語人數推向高峰。

現行華語文教師來源,除國內各大專校院華語文教學相關系所的畢業生,以及修滿華語文教學學程20學分之人員外,大多仍以參加國內各大專校院華語教學中心/語言中心辦理之師資培育課程並完成結業訓練者為主。

華語文師資短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嚴格管制國境進出,來臺學習華語文之外籍人士銳減,進而大幅影響華語文教師之進用與任教意願。

當疫情日趨穩定,國際間再度恢復交流,加以當今國際客觀局勢大幅改變等故,已然出現華語文師資人力短缺狀況,因此極需研擬策進作為,提供穩定的華語文教師培訓管道,俾符應我國華語文輸出政策發展。

由於師資生在培訓過程中大多已具備教學專業知能,倘再輔以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將可大幅提升培訓效益,甚至拓展其教學職涯發展進路。

本校制度推動

為提升本校師資生之教學競爭力,同時符應我國「2030雙語國家」及「華語教育2025計畫」之政策發展。

由於師資生具備之專業素養優勢,我們研訂並推動「華語文師資培育2.0」制度,在培育師資生具備雙語教育能力之同時,加入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讓本校師資生在具備雙語教育之際,也能擁有華語文教學能力,進而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增能效應,以厚植我國華語文教育之根基,並提升師資生未來從事教學職涯的發展彈性,進而為我國在推動雙語國家及華語輸出政策上,孕育符應政策所需之專業人才。

預期目標

一位華語文教學人力之養成,除需具備理論基礎及實務操作素養,在培育面向上,更需涵蓋聽、說、讀、寫四類教學能力。

尤其學齡前幼兒正處於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窗口」,也是投入華語文教學的最佳時機。

然而現行培育之幼兒華語文師資人力尚無法符合實際需求,因此亟需培育具備幼兒華語文教學能力的專業師資,為解決此一困境,我們也將導入幼兒華語文教學導入培訓課程內,使師資生具備從幼兒到成人的華語文教學能力。 

師資生從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育課程到現場實際教學之間,仍存在有相當程度的落差,須透過教學經驗的累積始能縮短此一差距。

因此我們規劃師資生培訓課程時,除加強實務操作之外,同時也讓師資生參與華語文教學現場,從實務中充實師資生對於華語文教學的課程安排、教材教法,以及班級經營等面向的專業知能。

為了協助資淺華語文教師融入教學現場,將邀請具有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與儲備教師共同組成教師傳習團隊,輔以華語教學中心辦理各式研習交流活動,交換華語文教學心得與意見,冀望透過資深教師的引導,俾使新進或儲備教師及早融入、適應華語文教學工作。

執行內容

跨域合作培訓華語文師資

  • 結合本校華語教學中心及相關學系/所/學位學程之專業師資,共同設計系統性的華語文培訓課程。
  • 除了華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外,也加入教學現場所需的專業實務操作課程,讓師資生充實華語文學術知能、熟習教材教法,以及班級經營實務,以培育兼具華語文教學理論與實務之專業人才。

漸進參與教學現場增益實務知能

  • 有鑑於教學實務能力難以單方面從課堂知識習得,必須親自進入教學現場參與華語文教學工作,累積教學經驗後方能增益其實務能力;因此我們將在師資生研修華語文師資培育課程期間或在結訓之後,由本校華語教學中心規劃師資生華語文教學實務學習,透過漸進式入班參與教學的方式,在具有教學經驗的華語文教師帶領之下,有系統地幫助學生從現場觀摩到參與教學協助及班級經營工作,讓師資生具備華語文教學的基礎實務知能。

建立華語文教師傳習制度

  • 為使完成培訓的師資生更加瞭解華語文教學實況,由華語教學中心統籌辦理工作坊或研習,邀請具備教學經驗的資深或傑出華語文教師,一起和師資生分享如何累積華語文教學經驗。
  • 藉由問題導向的討論方式來創造對談議題,促進雙方深度對談,進而增益師資生對於華語文教學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