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期目標 —

Needs Assessment

需求評估

根據地方教育輔導計畫及與現場偏鄉教師訪談,偏鄉教師主要需求評估。

文化回應教學輔導

偏鄉有其獨特的文化及學習方式,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針對偏鄉進行教學。

心理關懷及支持

幫助教師排解壓力,提供情緒支持,讓教師們有心理準備面對多項挑戰。

行政能力培訓

許多偏鄉教師支援多項行政,需有專門的課程或工作坊,提升教師的行政專業能力。

科技支援教學及問題解決

教導教師善用AI等網路科技工具協助解決教學資源不足及生活中多面向的問題。

資源供應

提供教學用教材、教具、圖書等教學資源。

師生互動支援

提供方法和建議,改善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互動。

新手教師∕校長社群支持

建立教師社群或導師制度,協助新手偏鄉教師∕校長多面向的全面支援。

執行策略擬定

議題結合師培課程,進行有系統的正式學習。

同時舉辦各類工作坊、演講和座談等非正式學習,深入瞭解相關議題。

預計創立知識共學平台—共學圈的專業社群,結合學者及現場豐富經驗的教師及教育領導者形成智庫,結合實體混成學習,辦理社群實戰課程。

另外,由本校專業發展學校找到園長及志願教師組成專家團隊,提供幼勃初任教師各項教學、行政、師生互動、政策解讀等問題的諮詢及協助。

每月辦理專業學習社群線上或實體會議。

將積極推動教師申請各項解決幼教現場教學問題之研究計畫(例如:混齡教學和正向管教等)。

此外,鼓勵大學教師能夠在研究之後,將其理論或發現的問題解決模式進行「臨床教學∕實驗」,並不斷修正改進,以達到最佳效果。

本計畫將透過「教保實習」「教學實習」及「教育實習」讓師培生與實習場域教師共同合作,預先熟悉教學場域,將實務遇到的問題帶回大學端進行研究實驗,並在研究—臨床—實習中不斷循環改善。

積極邀請國際學者進行線上工作坊交流。

其次,將舉辦學術國際研討會,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拓展教育資源,並進行師生交流。

同時也鼓勵師資生和現場教師進行實地國際的交流訪問(如:透過國際史懷哲或海外教育實習及見習計畫),深入了解不同國家如何去應對這些幼教的問題。

透過CIPP模式來進行師培USR計畫成效評估,能夠全面評估計畫的設計和執行過程,確保計畫能夠有效達成預期目標,並持續改進和提高教學品質。

使用多種評估方法,包括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教學觀察等,來評估策略的實際效果和成果。

透過成果發表會、社群軟體、網路及新聞推廣,將針對本計畫的成效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廣,以營造永續之品質。

communication

溝通平台建立與運作機制

「大手帶小手」偏鄉教師社群

為了讓偏鄉教師、初任偏鄉教師及學長姊間能有一個即時且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之交流空間,預計建立一個專屬於偏鄉教師和學長姊間的線上交流平台,以供初任和偏鄉學長姊彼此間進行交流與溝通之用。
而師培中心也將擔任此群組之管理員,適時回答問題及提供必要的訊息與協助。

Line專業學習社群

規劃設置師培中心師長與計畫合作學校參與之教職員的Line數位線上專業學習社群,以利中心教師與合作學校之師長能維持頻繁的互動與溝通,並且也能即時透過數位平台進行教學與實務上的互助與討論。

偏鄉教師與本校輔導資源線上溝通管道

偏鄉教師服務所在地距離市區與本校的路程較遠,若要偏鄉教師每次親自返回本校才能獲取相關心理諮商或輔導資源管道的話,可能降低偏鄉教師即時性的獲得相關心理諮商與心理調適服務支持的機會。 對此,希冀建立偏鄉教師與本校諮商輔導資源彼此間的線上互動溝通管道,並期待提供偏鄉教師進行線上諮詢與心理諮商的服務。

召開社群專業成長會議

規劃不定期召開偏鄉教師專業成長會議,此會議舉行的形式可為線上或實體會議,而在這個專業成長的社群會議當中,偏鄉教師彼此間、教師及中心同仁間有機會針對彼此所關注之教學、行政、生活、政策以及心理調適需求等問題進行雙向了解與溝通。
此會議將可讓中心以及偏鄉教師彼此之間更深入理解彼此所關切的議題,探討在這些議題之下所擁有的解決方案、工具及資源。

多元回饋機制

計畫執行的品質以及偏鄉教師在接受到中心所提供之關懷與專業成長之資源與服務的回饋亦是中心所關注的焦點。
因此,預計在服務與輔導過程的不同階段當中,藉由問卷的發放、成果發表會的舉辦,以及理論與實務個案手冊的編制,以及讓中心師長與同仁能更即時的掌握偏鄉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具體回應。而個案手冊的編制,也將對於未來師培相關課程之進行與實踐帶來正面的助益。